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,用法用量,归脾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,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 来源:归脾丸源自宋代《济生方》中的归脾汤,后经明代医家薛己增补而成。该方剂最初用于治疗思虑过度、劳伤心脾所致的多种病症,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和剂型改进,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归脾丸。 成分:主要成分为党参、白术(炒)、炙黄芪、炙甘草、茯苓、远志(制)、酸枣仁(炒)、龙眼肉、当归、木香、大枣(去核)、生姜。辅料为淀粉、糊精等。方中党参、炙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补脾益气;茯苓、远志、酸枣仁宁心安神;龙眼肉、当归补血养心;木香理气醒脾,使补...
来源:归脾丸源自宋代《济生方》中的归脾汤,后经明代医家薛己增补而成。该方剂最初用于治疗思虑过度、劳伤心脾所致的多种病症,经过长期临床应用和剂型改进,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归脾丸。
成分:主要成分为党参、白术(炒)、炙黄芪、炙甘草、茯苓、远志(制)、酸枣仁(炒)、龙眼肉、当归、木香、大枣(去核)、生姜。辅料为淀粉、糊精等。方中党参、炙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补脾益气;茯苓、远志、酸枣仁宁心安神;龙眼肉、当归补血养心;木香理气醒脾,使补而不滞;大枣、生姜调和脾胃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之功。
功效与作用:具有益气健脾、养血安神的功效。主要用于心脾两虚、气短心悸、失眠多梦、头昏头晕、肢倦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崩漏便血等病症。现代临床还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、失眠症、贫血、功能性子宫出血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属心脾两虚者。
副作用:
胃肠道不适: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尤其对于脾胃虚弱者,可能因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所致。一般建议饭后服用,以减轻胃肠道反应。
上火:由于方中含有炙黄芪等温补药物,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上火,出现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大便干结等症状。
其他: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,如皮肤瘙痒、皮疹等。此外,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,以免加重症状。
用法用量:口服。小蜜丸一次 9g,一日 3 次;水蜜丸一次 6g,一日 3 次;大蜜丸一次 1 丸,一日 3 次。具体用法用量可根据患者年龄、病情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。
规格剂型:
规格:大蜜丸每丸重 9g;小蜜丸一般每瓶装 120g;水蜜丸有每 100 粒重 20g 等规格。
剂型:主要有丸剂,包括大蜜丸、小蜜丸和水蜜丸等剂型。不同剂型在吸收速度和服用方便程度上有所不同,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剂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